網購及求職自保小貼士
由於 AI 降低了網絡攻擊的門檻,即使技術不高的攻擊者亦能創造出複雜的詐騙伎倆,從 Deepfake 網絡釣魚到 AI 生成,模仿合法企業的虛假網站。過去騙徒需時數日或數周才能完成的工作,現在只需數分鐘即可完成。
Microsoft 最新一份《Cyber Signals》顯示,僅在過去一年,Microsoft 已阻截了 40 億美元的詐騙活動,以及每小時攔截約 160 萬殭屍裝置註冊嘗試。Microsoft 正致力透過演進以 AI 技術支援的大規模偵察模型(如機器學習),積極阻止 AI 欺詐事件發生。
消費者可以採取以下四項措施,以保護網購權益:
▪️拒絕壓力策略:不要被「限時」優惠和倒數等伎倆所騙。
▪️只點擊經驗證的廣告:許多詐騙網站均透過 AI 生成的社交媒體廣告來散播。網購前宜再三檢查網域名稱和評論。
▪️對網絡評論抱懷疑態度:騙徒可能會利用 AI 生成的評論、KOL 的認可及推薦,以假亂真來騙取消費者的信任。
▪️注意付款安全:避免直接經銀行轉帳或以加密貨幣付款,因為這些付款方式缺乏詐騙保護。
提防求職詐騙危險訊號
為免墮入求職陷阱,Microsoft 建議求職者核實僱主身份,提防常見的工作詐騙危險訊號,並避免與身份未經驗證的僱主分享個人或財務資訊。
▪️核實僱主身份:在 LinkedIn、Glassdoor 及公司官方網站查核資料。
▪️留意常見危險訊號:入職前要求事先付款,例如購買培訓資料、考取證書或進行背景審查,這些很大機會是騙案。遇到報酬過高或無須經驗的遙距工作機會,亦應提高警覺。此外,如收到以免費電郵域名(如 HR@gmail.com,而非 hr@XXcompany.com)發出的求職相關電郵,通常亦屬可疑訊號。
▪️提防 AI 生成的面試或溝通內容:如視像面試出現嘴型與語音不同步、語調機械化,或表情不自然等情況,有可能是 deepfake 技術所製造的假影像。求職者在深入對話前,應先透過公司官方網站核實招聘人員身份,以保障自身安全。
▪️避免分享個人或財務資料:無論在任何情況下,都不應向身份未經核實的僱主提供個人證件號碼、銀行資料或登入密碼等敏感資訊。
為保障消費者免受詐騙,Microsoft 推出的免費功能和工具如下:
▪️錯別字與網域冒充防護:Microsoft Edge 具備使用深度學習技術的網站防護功能,可助使用者避開詐騙網站。
▪️Digital Fingerprinting:Microsoft 的 Digital Fingerprinting 功能可識別惡意行為,並與特定用戶連結,有助監察及防止未經授權的存取。
▪️阻截全面控制權限的請求:讓使用者透過遠端連線,與另一人分享其 Windows 或 macOS 裝置的快速助手工具,包含警告及要求使用者確認了解分享螢幕的安全性影響。這項設計加入了一層有效的安全阻力,提醒可能正在分心或同時處理多項工作的使用者暫停一下,完成授權步驟。